小8跑街|电动自行车棚建设之争:便民需求与公共空间的博弈
小8跑街|电动自行车棚建设之争:便民需求与公共空间的博弈
小8跑街|电动自行车棚建设之争:便民需求与公共空间的博弈 79岁的徐均唐是位有“工匠精神”的“民乐(mínyuè)爱好者”,有手艺的他不仅(bùjǐn)给邻居们缝缝补补,还自费购买、自制(zìzhì)多个乐器组建社区民乐队。
(徐师傅(xúshīfù)在工作室内)
叫声(jiàoshēng)“徐师傅” 坏物件也许换“新生”
在徐均唐居住(jūzhù)的西安市未央区徐家(xújiā)湾街道和院社区,他更被大伙儿熟悉的是“徐师傅”。
有坏了却舍不得扔的(de)物件,拿到“徐均唐(táng)工作室”,叫声“徐师傅”,也许就能换回“二次生命”。
因此,和院社区党总支书记薛建华赞不绝口地说:“徐师傅(xúshīfù)是我们社区的(de)‘宝’。”
2019年,闲不住的徐师傅来社区“找事”了(le),他自掏腰包购置砂轮机以及磨刀(módāo)工具,坚持要免费为居民磨刀磨剪子,一把自制的小(xiǎo)矮凳、一个砂轮机、两块磨刀石,徐师傅就化身成了“磨刀匠”。
“对‘能(néng)人(rén)(rén)’、‘达人’,我们社区双手欢迎,于是边考察边寻找能够定期为居民开展服务(fúwù)的地方,没想到徐师傅不仅能修鞋、伞、柜子等日常用品,还能针对居民的需求自制工具,比如他自制了一套能修复大提琴琴码变形的工具,不少受此问题困扰的人慕名而来。”薛建华说,“对这样的‘能人’,我们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,换过几次(jǐcì)地方,最终(zuìzhōng)利用建筑空腔成立了‘徐师傅文明实践工作室’,从(cóng)成立初至今已近5年。”
(徐师傅试敲(shìqiāo)新制作的打击乐器木鱼)
问徐师傅看到(kàndào)一件物品时,脑子里先想到什么,他直言先想“构造(gòuzào)图”。
不过,在老伴刘巧莲眼里,徐师傅的“会做(zuò)”和“爱做”有时堪比“灾难”:家里都成垃圾堆了,他还说要(yào)“物尽其用”,让每一件(měiyījiàn)物品都发挥最大的价值。但嫌弃里明明带着欣赏。
“民乐发烧友(fāshāoyǒu)”的谦虚:各种乐器都能摆弄响
“走,带(dài)你上二楼的‘乐器室’看看,有点乱,但种类挺全(tǐngquán)。”徐师傅介绍着。
问他是不是会演奏各种(gèzhǒng)民乐器,他谦虚:“倒是都能摆弄响。”
(徐师傅在乐器(yuèqì)室内)
门一开,快(kuài)30平方米(píngfāngmǐ)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。大镲小镲、定音鼓、军鼓、扬琴、古筝等等,他拿起小镲敲了几下,又把扬琴奏出(chū)乐曲。
接着拿出一个装在盒子里的大家伙(dàjiāhuo)说:“这是笙。”
看徐师傅拉开盒子拉链,薛建华上前一步帮忙,两人默契度百分百。徐师傅也说:“咱书记在民乐(mínyuè)方面是行家,给(gěi)了我很大支持。”
薛(xuē)建华则说:“我了解的,徐师傅的民乐团至少目前算是西安市(xīānshì)业余民乐团里声部最全的。也因此(yīncǐ)吸引了西安城东西南北的民乐爱好者,30多人的乐团里好几位的水平都很(hěn)高。比如,徐师傅的老伴是从年轻就弹琵琶的专业选手。”
薛建华又(yòu)指着横放着装在盒子里的大块头贝斯说:“民乐(mínyuè)里没有低音贝斯,但乐团不能没有,徐师傅就把它搞来了。”
据(jù)了解,目前音乐室里共有近30件乐器,大部分是徐师傅近30年间陆续自费购买的,小部分是手工(shǒugōng)制作。
“我(wǒ)(wǒ)除了音乐没别的爱好,也(yě)亏得我一直入手,这些年(nián)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这儿的每一件都升值了!”徐师傅笑说,“包括我上世纪70年代买的《洪湖赤卫队》的密纹唱片,当时一张才5毛钱,我每次都要买5套,因为我听得多,它老坏!”
人生头两件乐器都毁在老妈手里 发誓要把所有的乐器学一遍(yībiàn)
“我是沈阳人,父亲是机械工业部第八(dìbā)设计院的工程师,1956年曾当选全国劳模。他心灵手巧,喜欢琢磨制作各种东西。”徐师傅说,“妈妈是个乐迷爱唱歌,却(què)禁止甚至粗暴(cūbào)干涉我迷恋音乐,但(dàn)我偏偏就继承了他们的基因。”
徐师傅最初迷上的是二胡(èrhú)。“我们家对面楼上住着(zhe)位总拉二胡的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生,那音乐忧伤里(lǐ)带着悠扬,我总听得入迷。恰巧对方妹妹和我弟弟同班,我才有机会请教。”
而一位会吹唢呐的手艺人更被(bèi)徐师傅认为是引路人。
(徐师傅现在在乐队主要吹笙(chuīshēng))
“当时,沈阳街头一些换锅底的(de)手艺人用吹唢呐招揽生意。一天(yītiān),我(wǒ)家院子门口有(yǒu)位吹唢呐的手艺人,我坐在他旁边听得入迷。还仔细观察他是用罐头盒铁皮做成唢呐,等他换锅底时我拿起他放在身旁的唢呐仔细打量,还从本子上撕了张纸绕着唢呐包了一圈,在有眼的地方捏一捏,做了简单的模型。一回到家,我找出珍藏的罐头盒,对着模型学做了一个(gè)。等这位手艺人又(yòu)出现时,我看他要用煤拉风箱,从家里偷了两块给他,还趁机把我做的唢呐拿给他,竟连孔的位置(wèizhì)都对得上。手艺人一高兴(gāoxìng)帮(bāng)我把唢呐的铁皮烙上,顺手给里面塞了个哨片,试吹的音准对、声音好。我记得那位手艺人拍拍我的脑袋说,‘小伙子真行’,这句(zhèjù)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!”
只是没吹几天,唢呐就(jiù)被妈妈“暴力”踩在脚底。
“受时代影响,我妈觉得搞音乐(yīnyuè)被人看不起。”徐师傅说,“后来,我又羡慕上吹笛子的同学,东攒西攒买了个笛子,东藏西藏不敢让我妈发现。当时(dāngshí)小学生只上半天学,我早上把(bǎ)笛子藏在书包背到学校,下午找个空地吹,吹够了才回家。但还是露了馅,和唢呐的命运一样,笛子被妈妈砸(zá)成碎片(suìpiàn)。”
问徐师傅还(hái)记得当时的心情不,他说:“倒是憋了口气,发誓要(yào)把所有乐器学一遍。”
问他“小(xiǎo)目标”是否已实现,他说:“差不多了。”
再问他有没(méi)有没学会的乐器(yuèqì)?他想了想说,“可能就是小提琴吧。”
夸他厉害,他又(yòu)再次谦虚说:“聪明人学不了乐器,乐器是(shì)练出来的,聪明人一下就会所以不愿意练。”
工作后重拾(zhòngshí)音乐梦 学会了大部分乐器
受家庭影响,徐师傅初中(chūzhōng)毕业后(hòu)考上技校,精进木工、焊接等技术,音乐梦被暂时搁置。
1965年,19岁的徐师傅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(láidào)西安。
“当时正值美越战争时期,我被选中参与国防部委托劳动部代培的坦克修理兵,成了预备军人。可‘文革’一开始(kāishǐ),我们被下放了,我到(dào)了西安市运输(yùnshū)公司(gōngsī)工作,主要(zhǔyào)是开解放汽车在西安和周边区县间运输生活物资等。”徐师傅说,“在以石子路为主、路上还有马车跑的年代,我把西安市和周边都跑遍了。”
回想起来,徐师傅自认在(zài)运输公司(gōngsī)工作的15年收获最大的还是在音乐方面。
“当时西安市运输公司的乐团在全国(quánguó)都(dōu)小有名气,曾获中华总工会文艺表演第一名(dìyìmíng)。我因会吹笛子,有幸成为其中一员,还相继学会电吹管、手风琴、电子琴、钢琴以及琵琶、二胡(èrhú)、板胡、阮等各类乐器。”徐师傅说,“触类旁通着学,不管是(shì)键盘乐器还是弦乐器,指法都有相似之处。”
而唯一没学会的小提琴,徐师傅一方面(yìfāngmiàn)认为(rènwéi)太难,一方面认为学得时间不对。“学小提琴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末,当时运输公司大搞机械化,专门成立了机械厂制造起重机(qǐzhòngjī)等提高机械使用率的机械,我(wǒ)因会手艺参与了各种制造,每天十分(shífēn)忙碌。现在还是希望有机会再学。”
他(tā)想起运输公司(gōngsī)一位“师爷”级的人物郑崇训(音)。“他是省级劳模,会唱秦腔打板鼓(梆子(bāngzi)鼓),这是我接触的第一件打击乐器,我看他打、学他打。”
退休后为吹笙戒烟 直言(zhíyán)不吹笙比不抽烟难受多了
1980年,徐师傅(xúshīfù)调到西安市出租汽车公司,成为西安市首批出租车司机(sījī)。
“我(wǒ)先后开过上海牌(shànghǎipái)、波罗乃兹、丰田、南斯拉夫红旗、俄罗斯达契亚等轿车,当时出租车1公里价格是0.5元(yuán)。”徐师傅回忆,“因技术好,会乐器懂音乐,我常被(bèi)派去接待(jiēdài)贵宾。金鸡百花奖1981年在西安颁奖时,我被派到现场,接送影视圈、文化圈的多位大咖,至今我还把签名、合照珍藏在家!”
2006年一退休,闲不住的徐师傅先是开车走街串巷干装修,还把受自己(zìjǐ)影响从小(cóngxiǎo)也心灵手巧的女儿带入行。
但他退休生活中最重要的只有音乐。“一(yī)退休我才有时间学我已经觊觎很久的笙,也是目前为止学的最后一件乐器,转眼又快20年了(le),现在(xiànzài)(zài)在民乐团里我也吹笙。初学时没戒烟,练了一年多清洗笙时,被(bèi)问(wèn)是不是抽烟。这才了解到笙里的烟味对人、对笙都不好,会‘腐蚀’笙的簧片,影响声音,一听这我急了,当即表态下定决心戒烟。”
徐师傅说自己说戒就戒了,问他难受(nánshòu)(nánshòu)吗?他给了一句神回复:“不抽烟再难受也没有不吹笙难受啊。”
在和院社区工作人员看来,自工作室成立以来,徐师傅要是没(méi)在工作间忙活就在乐器(yuèqì)室排练,要么就是在逛乐器展置办新乐器。
“其实,没成立工作室前,我也找机会参与各种乐团,找机会给居民修(xiū)这修那。”徐师傅说(shuō)。
(徐师傅展示木工(mùgōng)手艺)
“我成长在(zài)集体主义时代,一路学习张百发、雷锋、焦裕禄、尉凤英、马恒昌、倪志福等有奉献精神人物长大的,家里还有位全国劳模,可以说就是在正能量教育下长大的,相信人心向善,相信教育和引导的力量。”徐师傅说,“还是那句话:为人民服务和做手艺(shǒuyì)活儿、玩乐器都(dōu)是我喜欢干的。感谢(gǎnxiè)社区给了我空间和支持(zhīchí),让我在干喜欢的事儿的同时,给大家(dàjiā)带来便利。我何乐不为呢?”
“徐师傅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热爱与奉献的生动写照,更是徐家湾街道和院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鲜活缩影。”薛(xuē)建华说,“通过深度(shēndù)挖掘像徐均唐这样(zhèyàng)的社区能人,联动各方力量解决(jiějué)居民实际问题,同时激发社区活力,旨在吸引更多社区能人加入(jiārù),助力更多居民找到个人发展与社区治理的共振点。”
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(fùqǐmèng)

79岁的徐均唐是位有“工匠精神”的“民乐(mínyuè)爱好者”,有手艺的他不仅(bùjǐn)给邻居们缝缝补补,还自费购买、自制(zìzhì)多个乐器组建社区民乐队。

(徐师傅(xúshīfù)在工作室内)
叫声(jiàoshēng)“徐师傅” 坏物件也许换“新生”
在徐均唐居住(jūzhù)的西安市未央区徐家(xújiā)湾街道和院社区,他更被大伙儿熟悉的是“徐师傅”。
有坏了却舍不得扔的(de)物件,拿到“徐均唐(táng)工作室”,叫声“徐师傅”,也许就能换回“二次生命”。
因此,和院社区党总支书记薛建华赞不绝口地说:“徐师傅(xúshīfù)是我们社区的(de)‘宝’。”
2019年,闲不住的徐师傅来社区“找事”了(le),他自掏腰包购置砂轮机以及磨刀(módāo)工具,坚持要免费为居民磨刀磨剪子,一把自制的小(xiǎo)矮凳、一个砂轮机、两块磨刀石,徐师傅就化身成了“磨刀匠”。
“对‘能(néng)人(rén)(rén)’、‘达人’,我们社区双手欢迎,于是边考察边寻找能够定期为居民开展服务(fúwù)的地方,没想到徐师傅不仅能修鞋、伞、柜子等日常用品,还能针对居民的需求自制工具,比如他自制了一套能修复大提琴琴码变形的工具,不少受此问题困扰的人慕名而来。”薛建华说,“对这样的‘能人’,我们没条件也要创造条件,换过几次(jǐcì)地方,最终(zuìzhōng)利用建筑空腔成立了‘徐师傅文明实践工作室’,从(cóng)成立初至今已近5年。”

(徐师傅试敲(shìqiāo)新制作的打击乐器木鱼)
问徐师傅看到(kàndào)一件物品时,脑子里先想到什么,他直言先想“构造(gòuzào)图”。
不过,在老伴刘巧莲眼里,徐师傅的“会做(zuò)”和“爱做”有时堪比“灾难”:家里都成垃圾堆了,他还说要(yào)“物尽其用”,让每一件(měiyījiàn)物品都发挥最大的价值。但嫌弃里明明带着欣赏。
“民乐发烧友(fāshāoyǒu)”的谦虚:各种乐器都能摆弄响
“走,带(dài)你上二楼的‘乐器室’看看,有点乱,但种类挺全(tǐngquán)。”徐师傅介绍着。
问他是不是会演奏各种(gèzhǒng)民乐器,他谦虚:“倒是都能摆弄响。”

(徐师傅在乐器(yuèqì)室内)
门一开,快(kuài)30平方米(píngfāngmǐ)的房间塞得满满当当。大镲小镲、定音鼓、军鼓、扬琴、古筝等等,他拿起小镲敲了几下,又把扬琴奏出(chū)乐曲。
接着拿出一个装在盒子里的大家伙(dàjiāhuo)说:“这是笙。”
看徐师傅拉开盒子拉链,薛建华上前一步帮忙,两人默契度百分百。徐师傅也说:“咱书记在民乐(mínyuè)方面是行家,给(gěi)了我很大支持。”
薛(xuē)建华则说:“我了解的,徐师傅的民乐团至少目前算是西安市(xīānshì)业余民乐团里声部最全的。也因此(yīncǐ)吸引了西安城东西南北的民乐爱好者,30多人的乐团里好几位的水平都很(hěn)高。比如,徐师傅的老伴是从年轻就弹琵琶的专业选手。”
薛建华又(yòu)指着横放着装在盒子里的大块头贝斯说:“民乐(mínyuè)里没有低音贝斯,但乐团不能没有,徐师傅就把它搞来了。”
据(jù)了解,目前音乐室里共有近30件乐器,大部分是徐师傅近30年间陆续自费购买的,小部分是手工(shǒugōng)制作。
“我(wǒ)(wǒ)除了音乐没别的爱好,也(yě)亏得我一直入手,这些年(nián)生活水平不断提高,这儿的每一件都升值了!”徐师傅笑说,“包括我上世纪70年代买的《洪湖赤卫队》的密纹唱片,当时一张才5毛钱,我每次都要买5套,因为我听得多,它老坏!”
人生头两件乐器都毁在老妈手里 发誓要把所有的乐器学一遍(yībiàn)
“我是沈阳人,父亲是机械工业部第八(dìbā)设计院的工程师,1956年曾当选全国劳模。他心灵手巧,喜欢琢磨制作各种东西。”徐师傅说,“妈妈是个乐迷爱唱歌,却(què)禁止甚至粗暴(cūbào)干涉我迷恋音乐,但(dàn)我偏偏就继承了他们的基因。”
徐师傅最初迷上的是二胡(èrhú)。“我们家对面楼上住着(zhe)位总拉二胡的沈阳音乐学院毕业生,那音乐忧伤里(lǐ)带着悠扬,我总听得入迷。恰巧对方妹妹和我弟弟同班,我才有机会请教。”
而一位会吹唢呐的手艺人更被(bèi)徐师傅认为是引路人。

(徐师傅现在在乐队主要吹笙(chuīshēng))
“当时,沈阳街头一些换锅底的(de)手艺人用吹唢呐招揽生意。一天(yītiān),我(wǒ)家院子门口有(yǒu)位吹唢呐的手艺人,我坐在他旁边听得入迷。还仔细观察他是用罐头盒铁皮做成唢呐,等他换锅底时我拿起他放在身旁的唢呐仔细打量,还从本子上撕了张纸绕着唢呐包了一圈,在有眼的地方捏一捏,做了简单的模型。一回到家,我找出珍藏的罐头盒,对着模型学做了一个(gè)。等这位手艺人又(yòu)出现时,我看他要用煤拉风箱,从家里偷了两块给他,还趁机把我做的唢呐拿给他,竟连孔的位置(wèizhì)都对得上。手艺人一高兴(gāoxìng)帮(bāng)我把唢呐的铁皮烙上,顺手给里面塞了个哨片,试吹的音准对、声音好。我记得那位手艺人拍拍我的脑袋说,‘小伙子真行’,这句(zhèjù)话给了我很大的鼓励!”
只是没吹几天,唢呐就(jiù)被妈妈“暴力”踩在脚底。
“受时代影响,我妈觉得搞音乐(yīnyuè)被人看不起。”徐师傅说,“后来,我又羡慕上吹笛子的同学,东攒西攒买了个笛子,东藏西藏不敢让我妈发现。当时(dāngshí)小学生只上半天学,我早上把(bǎ)笛子藏在书包背到学校,下午找个空地吹,吹够了才回家。但还是露了馅,和唢呐的命运一样,笛子被妈妈砸(zá)成碎片(suìpiàn)。”
问徐师傅还(hái)记得当时的心情不,他说:“倒是憋了口气,发誓要(yào)把所有乐器学一遍。”
问他“小(xiǎo)目标”是否已实现,他说:“差不多了。”
再问他有没(méi)有没学会的乐器(yuèqì)?他想了想说,“可能就是小提琴吧。”
夸他厉害,他又(yòu)再次谦虚说:“聪明人学不了乐器,乐器是(shì)练出来的,聪明人一下就会所以不愿意练。”
工作后重拾(zhòngshí)音乐梦 学会了大部分乐器
受家庭影响,徐师傅初中(chūzhōng)毕业后(hòu)考上技校,精进木工、焊接等技术,音乐梦被暂时搁置。
1965年,19岁的徐师傅随父母支援三线建设来到(láidào)西安。
“当时正值美越战争时期,我被选中参与国防部委托劳动部代培的坦克修理兵,成了预备军人。可‘文革’一开始(kāishǐ),我们被下放了,我到(dào)了西安市运输(yùnshū)公司(gōngsī)工作,主要(zhǔyào)是开解放汽车在西安和周边区县间运输生活物资等。”徐师傅说,“在以石子路为主、路上还有马车跑的年代,我把西安市和周边都跑遍了。”
回想起来,徐师傅自认在(zài)运输公司(gōngsī)工作的15年收获最大的还是在音乐方面。
“当时西安市运输公司的乐团在全国(quánguó)都(dōu)小有名气,曾获中华总工会文艺表演第一名(dìyìmíng)。我因会吹笛子,有幸成为其中一员,还相继学会电吹管、手风琴、电子琴、钢琴以及琵琶、二胡(èrhú)、板胡、阮等各类乐器。”徐师傅说,“触类旁通着学,不管是(shì)键盘乐器还是弦乐器,指法都有相似之处。”
而唯一没学会的小提琴,徐师傅一方面(yìfāngmiàn)认为(rènwéi)太难,一方面认为学得时间不对。“学小提琴大概在上世纪70年代末,当时运输公司大搞机械化,专门成立了机械厂制造起重机(qǐzhòngjī)等提高机械使用率的机械,我(wǒ)因会手艺参与了各种制造,每天十分(shífēn)忙碌。现在还是希望有机会再学。”
他(tā)想起运输公司(gōngsī)一位“师爷”级的人物郑崇训(音)。“他是省级劳模,会唱秦腔打板鼓(梆子(bāngzi)鼓),这是我接触的第一件打击乐器,我看他打、学他打。”
退休后为吹笙戒烟 直言(zhíyán)不吹笙比不抽烟难受多了
1980年,徐师傅(xúshīfù)调到西安市出租汽车公司,成为西安市首批出租车司机(sījī)。
“我(wǒ)先后开过上海牌(shànghǎipái)、波罗乃兹、丰田、南斯拉夫红旗、俄罗斯达契亚等轿车,当时出租车1公里价格是0.5元(yuán)。”徐师傅回忆,“因技术好,会乐器懂音乐,我常被(bèi)派去接待(jiēdài)贵宾。金鸡百花奖1981年在西安颁奖时,我被派到现场,接送影视圈、文化圈的多位大咖,至今我还把签名、合照珍藏在家!”
2006年一退休,闲不住的徐师傅先是开车走街串巷干装修,还把受自己(zìjǐ)影响从小(cóngxiǎo)也心灵手巧的女儿带入行。
但他退休生活中最重要的只有音乐。“一(yī)退休我才有时间学我已经觊觎很久的笙,也是目前为止学的最后一件乐器,转眼又快20年了(le),现在(xiànzài)(zài)在民乐团里我也吹笙。初学时没戒烟,练了一年多清洗笙时,被(bèi)问(wèn)是不是抽烟。这才了解到笙里的烟味对人、对笙都不好,会‘腐蚀’笙的簧片,影响声音,一听这我急了,当即表态下定决心戒烟。”
徐师傅说自己说戒就戒了,问他难受(nánshòu)(nánshòu)吗?他给了一句神回复:“不抽烟再难受也没有不吹笙难受啊。”
在和院社区工作人员看来,自工作室成立以来,徐师傅要是没(méi)在工作间忙活就在乐器(yuèqì)室排练,要么就是在逛乐器展置办新乐器。
“其实,没成立工作室前,我也找机会参与各种乐团,找机会给居民修(xiū)这修那。”徐师傅说(shuō)。

(徐师傅展示木工(mùgōng)手艺)
“我成长在(zài)集体主义时代,一路学习张百发、雷锋、焦裕禄、尉凤英、马恒昌、倪志福等有奉献精神人物长大的,家里还有位全国劳模,可以说就是在正能量教育下长大的,相信人心向善,相信教育和引导的力量。”徐师傅说,“还是那句话:为人民服务和做手艺(shǒuyì)活儿、玩乐器都(dōu)是我喜欢干的。感谢(gǎnxiè)社区给了我空间和支持(zhīchí),让我在干喜欢的事儿的同时,给大家(dàjiā)带来便利。我何乐不为呢?”

“徐师傅的故事不仅是个人热爱与奉献的生动写照,更是徐家湾街道和院社区基层治理创新实践的鲜活缩影。”薛(xuē)建华说,“通过深度(shēndù)挖掘像徐均唐这样(zhèyàng)的社区能人,联动各方力量解决(jiějué)居民实际问题,同时激发社区活力,旨在吸引更多社区能人加入(jiārù),助力更多居民找到个人发展与社区治理的共振点。”
华商报大风新闻记者 付启梦(fùqǐmèng)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